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說到BMW一般人能想到的大概是台語諧音「米漿」、「美玲」,近來因為招牌的雙腎型水箱護罩造型太突出又有人戲稱為「大鼻孔」,但這家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百年車廠,真正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在引擎開發領域上的成就,不管是過去NA一拜的直列六缸引擎,或是當今渦輪技術加持的模組化引擎,只要出自BMW之手,都能勾起駕駛心中的熱血因子,加速時所傳來的引擎聲浪,就像是催化劑一樣激發體內的腎上腺素,心跳也隨著車速不斷加快。有過這般體驗,相信任誰都不希望BMW放棄引擎。

還記得第一次試駕BMW的第一款市售電動車i3,當時環境還不成熟,路上根本沒幾處充電站,更不用想哪裡才有快充,充電多半得仰賴家用充電座或是有充電設備的服務廠,每次右腳一踩都深怕續航里程不夠不敢跑太遠,心裡也不禁浮現「BMW乖乖弄引擎就好,沒事幹嘛搞電動車」的怨念,直到相隔將近8年後再試到BMW最新推出的純電休旅iX,這才恍然大悟如果沒有i3的付出,幫BMW打下開發電動車的基礎,iX也不會有如此讓人驚豔的表現。

相關報導:
單日200公里實測《BMW i3s》續航力 開電動車如何克服里程焦慮症?

iX跟i3一樣是一款完全獨立開發的電動車,並不像i4、i7、iX1、iX3是跟燃油車款共用底盤平台,目前共有三種動力配置,包括已經發表上市的iX xDrive40、iX xDrive50,還有正在接單中的iX M60高性能車型,三款車型都是採雙馬達四驅架構,但馬達輸出功率設定不同,鋰電池總容量也有76.6kWh、111.5kWh之分,如這次的iX xDrive40即是搭載76.6kWh鋰電池組,依據能源局公布的最大續航里程為425公里 (WLTP測試規範),至於實際上路後的續航表現如何?這部分留到下一篇再說。

iX跟i3一樣是一款完全獨立開發的電動車,不像i4、i7、iX1、iX3是跟燃油車款共用底盤平台。

iX的車長達4,953mm,車寬1,967mm,車高1,696mm,軸距則是落在3,000mm,尺碼算是介於X5跟X7之間,但車高跟X6差不多,流線的車身設計更造就出僅有0.25Cd的風阻係數,而全車最醒目的超大雙腎型直立水箱護罩,由於沒有撞風進氣的需求因此採封閉式設計,帶有立體菱格幾何紋路的水箱罩飾板裡頭則是藏有攝影鏡頭、雷達等高科技傳感系統,外頭還加入神奇的自體修復塗層,如果不小心刮傷可於常溫24小時或高溫5分鐘內自動恢復,也因為車頭裡有太多精密的電機系統,因此iX的引擎蓋 (車頭蓋) 無法自行開啟,必須回廠交由維修人員開啟,唯一可以開啟的是位於車頭廠徽內的雨刷水注入孔,比較常打開的充電孔仍位於副駕側傳統油箱蓋位置,雖然熟悉但少了一點驚喜。

iX的尺碼介於X5跟X7之間,車高跟X6差不多。

帶有立體菱格幾何紋路的水箱罩飾板裡頭藏有攝影鏡頭、雷達等高科技傳感系統,外頭還加入神奇的自體修復塗層。

iX的引擎蓋 (車頭蓋) 無法自行開啟,唯一可以開啟的是位於車頭廠徽內的雨刷水注入孔。

試駕車選配22吋空力雙色輪圈,配胎規格為前後275/40 R22。

在iX發表之際,原廠一直強調的「Shy Tech」隱形科技,其實就是把一些功能隱藏在設計之中,如前面提到的水箱護罩內藏高科技傳感系統、位於車頭廠徽內的雨刷水注入孔、隱藏在車尾廠徽內的攝影鏡頭跟前後鏡頭噴水清潔裝置都算是「Shy Tech」隱形科技的一環,還有一項是隱藏式車門把手,開門時必須將手指伸進去觸碰到上方的電磁閥開關才會作動,原理跟尾門開啟方式有點像,不過iX並沒有比照i7導入自動開關門功能,打開門則可以發現四扇車門都是採用無窗框設計,這也是BMW第一款採用無窗框設計的SUV,同樣主打SAC跑旅風格的X4跟X6都沒這項福利。

隱藏式車門把手開門時必須將手指伸進去觸碰到上方的電磁閥開關才會作動。

從車內打開車門同樣是透過電磁閥開關。

為避免車內電磁閥開門鍵無法作動,下方另有隱藏式門把。

iX是BMW第一款採用無窗框設計的SUV。

打開車門首先會發現iX的車體是以Carbon Cage碳纖維複合材質打造而成,車內也使用了許多呼應環保永續概念的天然材質,如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天然木紋飾板、以天然橄欖葉鞣製而成的真皮材質,搭配大幅減少實體按鍵的簡約座艙設計,一上車就讓人有種沉浸在居家生活的放鬆氛圍,而這些跳脫傳統的設計思維其實最早起源於i3,iX只是受到i3的啟發再將這些設計思維發揚光大,營造出質感更細膩、更符合豪華形象的乘坐感受,但不管過去多熟悉BMW的座艙佈局,初次接觸到iX,有些設計或是操作機制還是需要多花點時間來適應。

大幅減少實體按鍵的簡約座艙設計。

一上車就讓人有種沉浸在居家生活的放鬆氛圍。

包覆於中控儀表台的真皮材質也是以天然橄欖葉鞣製而成。

例如為了不破壞天然木紋飾板的美感,包括iDrive操作、環景開關、駕駛設定、My Modes駕駛模式切換等按鍵位置分布不是很明確,有時還得用眼角餘光去確認按鍵位置;一旁的iDrive水晶旋鈕的造型雖美,但按壓行程有點短,回饋同樣不是很明確;造型獨特的雙輻式方向盤雖然是為了方便判讀儀表板,握感也不差,但如何轉得順手可能得練習一下。

iDrive操作面板上的按鍵位置分布不是很明確。

造型獨特的雙輻式方向盤要如何轉得順手可能得練習一下。

另外自動跟車跟車道維持開關已經整合到方向盤左側Mode按鍵裡,而自動跟車時的車距控制只能透過觸控螢幕進入選單調整,無法直接經由方向盤調整,理由是這套最新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可以自動控制車距,還能避免右側車輛超車,駕駛也就不必費心調整車距。如果想要進一步減輕駕駛負擔,原廠也透露這套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未來有機會透過軟體更新將自動駕駛輔助能力升級至Level 3等級。

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這套最新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未來有機會透過軟體更新將自動駕駛輔助能力升級至Level 3等級。

iX是最早導入一體式的BMW車款,這塊像是懸浮在中控儀錶台上的長條型螢幕是由12.3吋虛擬數位儀表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組成,並結合最新的iDrive 8使用者介面與車況抬頭顯示器,支援智慧語音助理2.0、ConnectedDrive智慧互聯駕駛服務、手勢控制功能、RSU遠端軟體更新與無線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等更人性化的互動科技,還首度加入AR擴增實境導航,許多常用功能如空調調整也都整合到中控觸控螢幕,首頁則是採比較直覺美觀的圖像式排列設計,進入選單會出現許多類似手機APP的圖標式功能鍵。

iX是最早導入一體式曲面螢幕的BMW車款。

首頁採用比較直覺美觀的圖像式排列設計。

進入選單會出現許多類似手機APP的圖標式功能鍵。

許多常用功能如空調調整都整合到中控觸控螢幕。

可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與無線Android Auto。

至於左側的12.3吋虛擬數位儀表,透過方向盤右側滾輪按鍵可切換Drive駕馭、專注、Gallery純粹三種顯示版面,也能自訂儀表資訊如駕駛輔助、多媒體、續航里程等,配合My Modes駕駛模式切換至Personal個人專屬、Sport運動或Efficient節能模式,還會呈現出不同的色調與顯示風格。

12.3吋虛擬數位儀表可切換三種顯示版面,配合My Modes駕駛模式還會呈現出不同的色調與顯示風格。

拜軸距長達3,000mm所賜,坐進iX車內無論是前座或後座都只能用寬敞來形容,加上電動車底盤不需預留傳動軸空間,因此前後座地板得以完全平整化,為了方便乘客能夠左右移動,連接排檔座與iDrive操作面板的前座扶手採懸浮式設計,下層還規劃置杯架、12V車用電源插孔、Type-C規格USB雙插孔跟手機無線充電座,後座出風口跟雙區恆溫空調控制面板 (加上前座共四區) 下方也刻意內凹形成懸浮式設計,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移動腳步時去踢到。

坐進iX車內無論是前座或後座都只能用寬敞來形容。

連接排檔座與iDrive操作面板的前座扶手採懸浮式設計,並保留走道空間。

後座出風口跟雙區恆溫空調控制面板下方也刻意內凹形成懸浮式設計。

更貼心的是兩張前座椅背後方還設有Type-C規格USB雙插孔,以及可額外加裝平板螢幕、折疊餐桌、掛衣架等擴充套件的固定孔,抬頭看還能看見面積超大、可以電控調節透光度的全景式玻璃車頂,雖然試駕車並未選配全車揚聲器多達30支、總輸出高達1,615瓦的B W沉浸式4D頂級音響系統,但標配的Harman 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也具備18具揚聲器,總輸出可達655瓦,在沒有引擎聲干擾的寧靜座艙裡已經相當夠用,唯一可惜的是iX的後椅背角度無法調整,否則舒適性還可以再加分。

兩張前座椅背後方還設有Type-C規格USB雙插孔,還可額外加裝平板螢幕、折疊餐桌、掛衣架等擴充套件。

BMW目前面積最大、可以電控調節透光度的全景式玻璃車頂。

標配的Harman 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也具備18具揚聲器,總輸出可達655瓦。

由於iX的引擎蓋 (車頭蓋) 下方被馬達等電機系統佔據,不像Tesla等電動車還預留置物空間,因此只能靠後方的行李廂空間來收納行李等物品,所幸在後座位打平的情況下,行李廂基本容量就有500公升,打開行李廂底板下方另有一處可收納隨車充電線組的置物空間,按下位於行李廂右側的快速傾倒鍵,將4/2/4分離的後座椅背完全打平,則可將行李廂空間擴充到1,750公升,打平後的狀態也是十分平整。

行李廂基本容量從500公升起跳。

行李廂底板下方有一處可收納隨車充電線組的置物空間。

後座椅背完全打平則可將行李廂空間擴充到1,750公升。

相關汽車資訊...

延伸閱讀  暴力鴨團隊加入開發 日規《Toyota Yaris Cross》推出GR Sport運動化車型